1.75 愁云散尽 (第1/2页)
汝南袁氏,四世三公。门生故吏,遍及天下。
李术既出汝南,袁绍大名,必然知晓。然今,天下三分,各为其主。李术心思若何,尚未可知也。
然如史上韩馥,举州相让。同样内忧外困,李术何去何从。料想,当有定论。
另有袁绍帐下谋士郭图献策。可命樊能、于麋、张英三将,同书劝降。身陷四面重围,知大势已去,李术必开城纳降。
袁绍称善。
先命袁术,调运粮草辎重,又遣使入芜湖,劝降李术。
二袁各据险要,筑城自保。更加合肥侯,御驾亲临。营中粮草、兵器足备。群雄稍得心安。
芜湖、丹阳、秣陵,三城沿江顺下。皆为刘繇屯兵重镇。只因有牛渚为桥头堡,故芜湖兵少。再加城池险固,三千守军足矣。
奈何刘繇,用人不当。虑及乃陶恭祖所遣,当可一用。岂料皆是贪生怕死,无能鼠辈。
自以为固若金汤,实则不堪一击。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。何况整条沿江防线,早百孔千疮。
不料李术颇有担当。见三将手书,虽将信将疑,却谨守城池,并未不战而降。
见事不可为,说客自回复命。
袁绍得报,一筹莫展。
谋士郭图,又生一计。
这便入帐密报:“明公何不遣人说降丹阳笮融。”
“哦?”袁绍素仰赖郭图之谋。急忙问道:“公则可有妙计。”
“明公可知张鲁否?”郭图循循善诱。
“乃汉中五斗米师……”袁绍似有所悟。
郭图低声言道:“闻此人生性残暴,却深信西佛。若许以重利,当可为明公一用。”
“重利若何?”袁绍又问。
“若天子效史侯,封笮融为国师,总佛门弟子。笮融必心悦诚服。”果不出所料。
“不可。”袁绍断然摇头:“家国大事,岂能假手于神佛。”
袁绍有此念,郭图实不意外:“乃诈言耳。待赚开城门,再做计较。”言下之意,定不会如史侯那般,纵容佛门。
“此计,高妙。”袁绍心领神会。
遂入天子大帐,秘奏于合肥侯座前。
见合肥侯无言。
袁绍又进言道:“丹阳山险,民多果劲,好武习战,高尚气力,历为精兵之地也。若能得之,江东可定。”
“朕,既封笮融为国师,又岂能食言。”合肥侯心有顾虑:“江东本就信佛。尤其丹阳,徒众甚多。笮融此人,非良善之辈。窃居高位,久必生乱。恐如张角故事,祸乱天下。”
“陛下且安心。事后,臣自有计较。”袁绍言尽于此。
合肥侯心领神会:“既如此,诏命可下。”
命黄门令黄纲,当即制诏用玺。转赐大将军袁绍。
“臣,叩谢陛下。”得此诏命,万事俱备。
“其中厉害,大将军慎行之。”合肥侯不忘叮嘱。
“喏。”
待袁绍离去,程贵人陪袁皇后,自出帷后。
“陛下安心,大将军必有计较。”袁后宽慰道。
“事急从权。时局艰难,社稷穷厄。唯有行此下策。”合肥侯叹言。
“如大将军所言,若取丹阳,江东可定。”程贵人举止雍容,似又有身孕。然袁皇后至今尚未圆房,仍是处子之身。程贵人曾向袁皇后进言,同侍寝,许有转机。却被袁皇后婉拒。背后原因,外人又岂能知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