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6章 开战 (第2/2页)
因此,对于吴三桂而言,保存实力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,这也是他历次留下同伴应对考虑,自己永远一马当先逃跑的缘故所在。
这是优点,也更是缺点。
保存实力让他可以安然度过乱世,但是过于保存实力,也会造就吴军上下都形成一个观念,那便是遇强敌则退的原则。
这个原则也造就了吴军哪怕一开始势头再猛,却也无法持久的现象,因为军队习惯了欺软怕硬,一旦势头不对,吴军上下都没有强军所必备的韧性。
虽然吴军甲坚兵利,但却形成了一种进攻、防守皆不足,顺风仗时无可匹敌,逆境战中则是一溃千里的场面。
这也是历史上三潘之乱时,吴军一开始爆发力无匹,整个江南全部震动,但当清廷反应过来之后,吴军便即再也难以推进半步的原因之一。
虽然钱粮、人口、军队数量等问题是最重要的原因,但是吴军缺乏韧性也是一个致命的因素。
因此对于这一仗,阿济格的战略目的也很简单,那便是打疼吴三桂,让他明白再继续战斗下去会得不偿失,那满八旗就可以体面的结束这场本不该打的战争,以最少的损失,赢得全军安然撤退的战略目的。
但阿济格却是忘了如今的吴三桂已经被逼到了绝路尽头,已经容不得他有丝毫的退缩,否则等待他的必然是万丈悬崖一脚踏空的结局!
既然战略目的只是逼退吴三桂,那攻打兵力最强的吴军中军,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清军的阵势不断的调整着,原本居于中军的镶白旗也开始向左翼运动而来。
阿济格的目的很简单,那便是准备先拿吴军的骑兵开刀,只要对方敢于应战,那便一战而灭吴军骑兵。
若是对方不敢应战,那便集中最优势的兵力,以最强硬的姿态,步战解决掉吴军右翼,然后再旋转席卷吴军中军,再以两翼兵力往复冲击吴军,直到对方不支后退,或者派出骑兵来挽回局面,然后重创其骑兵,以保障大军的撤退安全。
只要吴军没了骑兵,那八旗就完全失去了掣肘,无论进攻还是撤退,就将全部任由已心了。
号角声声之中,镶白旗全军开始缓缓策马而前,慢慢的加速着,在距离吴军百多步时,便即达到了最高速,就如同一柄厚重的屠刀,向着吴军压落而来。
与阿济格所想的一样,吴三桂第一时间,便即将骑兵撤退了下来,将之重新安排在步兵的保护之中。
在吴军上下开始严密戒备之时,清军骑兵中,却是突然冒出了数十股硝烟,这也是清军惯用的战术,以空铳引诱明军在射程外开铳,然后在明军阵地前处于白雾弥漫之际,突击而前。
果然,吴军十多年了也根本没有丝毫长进,眼见对方空铳连连,吴军的火铳兵,在紧张的情绪下,也同样扣动了板机,一排排硝烟不断的腾空而起,蔚为壮观。
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,就如同事先经过无数次演练一样,在阿济格蔑视的目光中,清军骑兵快速的接近了吴军阵列的右翼……
7017k